CST MWS共形天線端口設定的問題
附件中是我建的共形天線,端口我用離散端口設定,仿真結果長且不理想。請教各位
1) 應怎樣設定端口。貼片用bend 命令貼到圓柱介質上。
2) 如果用波導端口可以嗎,應如何設定。
我用CST2009建的模。
謝謝了
1. 你的離散端口的另一端沒有“接在”內側的金屬上,我沒有運行你原始的模型,不清楚這樣是否會造成影響。
2. 網格劃分得很密,個人認為沒有必要。Lower Mesh Limit設為20的時候Minimum Mesh Step就已經是0.509了,之后即使再增大Lower Mesh Limit的數值Minimum Mesh Step也不會再變小了,那么把Lines per wavelength和Lower mesh limit設置到30以上的目的是什么呢?為了遠場換算得更準確?PEC edge refine factor也不必要設置為6,如果追求速度的話,4或者2都可以考慮,只要在網格視圖里離散端口不要接觸到金屬結構就行。
3. 最重要的,這個模型阻抗匹配了嗎?我仿真這個模型只能得到如下的S11:
謝謝,學習了。
我想讓天線的端口匹配到100歐姆,為的是做后面的天線陣考慮。這樣,如何改進天線的結構,只改進天線端口處線寬可以嗎。
天線形狀的部分最好去天線交流版提問,那里是天線高人云集區。
還有怎么選點才能使離散端口的另一點接到內層的金屬“地”上。謝謝
我用的是CST2009 , 一樓的模型我打不開,謝謝
用三次Slice操作,在兩個PEC上劃出兩個點,設置離散端口。
非常感謝版主了
版主說的很對,第一個離散端口饋電模型中,離散端口的引腳沒有接觸到地。網格設置過大,建議首先設置較小的網格數,然后采用自適應網格。就能得到合適的網格設置。
其次是,用波導端口饋電時,由于同軸線內導體與地交叉,當用地減去同軸線時,模型的地卻與基板sub發生了交叉。很是令人困惑。
其次就是你的模型的地的厚度能不能加厚點,厚度也太小了。建議還是用離散端口饋電吧,那樣需要劃分的網格數會少點,但精度會降低的。至于如何調試阻抗收斂,如果用離散端口激勵的話,斯密斯圓圖就是以離散端口的阻抗進行歸一化的。進行反歸一化就能知道目前天線的輸入阻抗。
至于調試匹配,可以嘗試調試圖中標注的部分,A部分應該是開路匹配線。B處也是匹配部分,C處是振子本身。建議先采用參數掃描,看看阻抗變化情況,接著可以用CST的優化方法。
收藏了,太感謝大家了